首页 > 金职新闻

施孔勤:夜空下最亮的星

来源:建筑工程学院作者:陶 晶时间:2019-06-27浏览:1845设置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在时速200Km/h甚至300Km/h的高速运行下,列车为什么还能这么平稳?让钢轨达到平顺度最大化,这就是“稳”的源头。而这离不开轨道线路工们夜以继日的悉心管理与维护。

线路工的工作就像是“绣花活”,除了要有在凌晨深夜的那份责任担当,更是需要以零点几毫米为计量单位的那份匠心守候。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17届毕业生施孔勤就是这众多线路工中的一员。



                                                           


                     施孔勤与同学的毕业照(右为施孔勤)               

                                                            

“新兵蛋子”与入职拦路虎的抗争史


施孔勤今年24岁,目前是一名拥有22个月工龄的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工务段线路工。施孔勤坦言,这样的工作年限,在他所在的工组里仍然算是个“新兵蛋子”,“我的路还很长,这只能算是个开始,组里有很多工作年限超过10年的师傅。一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什么都不会,还好有他们在,关于这一点,我一直很感恩。”

在很多人眼中,施孔勤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大学一毕业就能进入国企,工作稳定,收入不错,只要不出大问题,一辈子都能这样安稳下去,就连施孔勤自己一开始也这么认为。可这些想象的美好,在刚一入职的时候,就给了他沉痛一击。

一个月的入职脱产培训并非走走过场,铁路行业的任何工种都是高危行业,因此施孔勤的入职培训异常严格。大学专业是工程类的他,却在面对轨道交通里那些门门框框的时候犯了懵,“这几乎与我大学所学专业完全是两个领域。”施孔勤苦笑道。可入职资格却并不会因为这样就给他转圜的余地,一个月内,新进人员必须考取铁路线路中级工证——这是线路工的上岗证,考不出来就直接“丢了饭碗”。80个新进培训员工里,大部分都是铁路相关专业的,他已经落于人后,却怎么都不甘心就这样被拒之门外。那一个月的培训里,施孔勤没有出过一次学校,没敢在课上打过一次盹,考前几天甚至为了巩固考试知识连着好几夜都奋战到后半夜甚至通宵。

“我自认为不是一个学霸,但我热爱这份工作,我需要证明自己,这是支撑我的信念。上岗证在手里的时候,我感觉一切都值了。”回忆起培训的那段时光,施孔勤至今感慨万分。


                                                                           



     正在聆听安全教育的施孔勤
                

                                                                  

“新兵蛋子”与工作岗位的磨合史


正式上岗后,施孔勤便住进了杭州维修工区宿舍,这里隶属于杭州线路车间。他所在的工组共21人,管辖范围包括杭州站1-16道,笕杭线上行K198.605-K202.124、下行K198.069-K201.622,道岔103组等,总换算公里达42.666㎞。对于一个21个人的团队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小的管辖范围。而线路工为了作业时尽可能不对旅客的出行造成任何影响,往往会避开列车正常的运行时间,这个时间被称为“天窗”。“天窗”时间并不固定,但以深夜居多,线路工的生物钟也因此要随着列车时刻表的变化而变化。“‘维修天窗’所需时间比较短,一般分为两组进行,第二天1点半之前就要结束,‘施工天窗’则涉及比较多的工作内容,所需时间较长,通宵作业是常态。”施孔勤介绍说。

“来了铁路感觉工作强度还是比较大的,刚来那会儿,每天上完夜班还能早上很早就起床,时间一长就不行了。持续性的体力加脑力活,不好好调整作息,作业期间就保持不了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了避免产生作业失误,施孔勤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作息,午休、“晚休”,甚至请工班长在最大调班限度内,申请给他连续的夜班、白班交替作业,让自己不断去适应这个工作的节奏。

拆卸钢轨接头夹板、扣件(道钉),松螺栓、切割钢轨、拨进新轨……铁路工的工作看着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并没有这么简单,每个活儿都能让人即使在大冬天也汗流浃背。每次作业结束,施孔勤的工作服总是湿透后又干,但他始终甘之如饴。“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我就要尽全力把它做好。”

轨道维修与施工工作,无论是哪一项,都事关生命安全。为了保证作业安全和工作专注度,上交手机是作业前的必需流程,因此线路工们在工作期间基本属于‘失联’状态。曾经是“手机重度依赖症患者”的施孔勤最初很不能适应,可是一路走来的历程让他明白,在轨道上工作,分毫疏忽就可能产生生命安全的风险。他开始试着让自己的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到其他方面,比如休息时关机,乘坐公交车环城“旅行”,从沿途风景中寻找心灵的安宁;或者他会一个人呆在单位的图书阅览室,翻阅一些目前需要的工具书……“很多时候我们越来越依赖着手机里的小小世界,却逐渐丢失了眼望世界的胸襟,克服手机依赖症的这个过程,让我抬头看到了更多的景致,而不是一个屏幕里小小的世界。”如今“失联”早已不再让施孔勤慌乱不安,他逐渐学会自律地适应工作节奏,并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每一个环节。“万事开头难,最怕有心人。我还是成功了。”


                                     



          施孔勤参加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论坛              

                                                        

“新兵蛋子”与他的红色青春延续史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两个良师益友,对于施孔勤来说,能在岗位上不断地自我磨砺并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轨道线路工,除了他所在工组的师傅和同事们一路的扶持和鼓励,更离不开大学三年的学习与锻炼。

施孔勤大学时曾担任班长,也是建筑工程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学校学生会副主席、金华市学联执行主席,还担任过班主任助理。回忆起大学经历,有一件事让施孔勤至今难忘。2015年暑假,他被学院老师指派策划当年新学期即将到来的教师节活动。由于恰逢假期,同学们都还没有返校,毫无经验的他只能硬着头皮,根据有限的信息独自完成这份工作。“我清楚记得,当时单单策划书就来回修改了18次。” 施孔勤说。在完成策划案后,一系列问题又随之而来,采购活动用具、明确人员分配、节目彩排……他顶住一切压力,落实好各项工作,“当时觉得压力特别大,以为自己做不到这件事情,在活动圆满落幕的那一刻,自己悬着的心才真正落了地。”

从那以后,类似这样的活动接连不断。在这个过程中,施孔勤的统筹能力、交际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也让他同时明白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的重要性。这些大学的宝贵财富一直伴随着他,让他的红色青春在工作中得以延续,继续不断坚定着自己“又红又专”的“红砖”信仰,脚踏实地。


                                                             

                                                                    

施孔勤参加金华市学联第一次工作会议

                                

“对我来说,‘精工筑基、匠心建业’的建工精神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即无论身处何地,都要有精湛技艺,优良品质,筑就坚实基础;也要爱岗敬业,创新发展,成就美好事业。”施孔勤的壮志凌云并没有因为专工不完全匹配而被消磨,而是在磨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求取经验、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同时,也用自己的心路历程去鼓舞更多像他一样的青年。每当这个时候,就是他感觉最不疲劳的时候了。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对施孔勤来说,平凡的岗位不是梦想荒芜的绊脚石,恰恰是因为当初的义无反顾,让他找到了他的梦想帆船、他的造梦空间。无数次的跌跌撞撞,支撑他不畏艰难并越挫越勇的,是他仰望如水星空时,胸膛里仍然跳动着的赤诚初心。


(责任编辑:)
[关闭页面] [打印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