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职新闻

林胜华:与地方文化的情缘

来源:宣传部作者:奚亚妮时间:2019-05-05浏览:3649设置

    姑蔑古国源于何时何地?它又有何民风民俗?20191月,一本展现姑蔑地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的著作——《姑蔑文化考》出现在浙江人的视野中,浙江卫视、浙江新闻网、金华日报、金华电视台等众多媒体纷纷对其进行了追踪报道,一时间姑蔑文化成了大家竞相谈论的话题。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该书作者、学校副研究员林胜华。


                                                                                           


            林胜华个人照        

                                 

5年,潜心研究“磨”一书

  

“姑蔑国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它的地理位置约在当今浙江金华的旧汤溪县境、兰溪西乡与衢州境……”说起姑蔑文化,林胜华侃侃而谈。别看他现在对“姑蔑”如数家珍,而在五年前,他对此一无所知。林胜华告诉笔者,在一次与金华市文化局领导的交谈中,他第一次听说了“姑蔑”,这个神秘古国一下子就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我是个土生土长的罗埠人,在这生活了这么多年从没听人说起过姑蔑国,当时正赶上报课题,我觉得这个很有研究的价值。”

研究方向有了,但接下来素材怎么收集?让林胜华不禁犯了难。“这个古国正史上提及的比较少,也没什么现成的渠道可以去了解。”他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先去周边的各个村庄找找线索。“那时候也没别的办法,看看村里能不能有些什么史料吧。”林胜华告诉笔者,只要周末有空,他就会和妻子女儿一起去村里调研。“我们最经常去的就是村里的茶馆,那里老人多,了解情况的也会多一些。”


                                     


林胜华在村里调研

                                                           

调研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每次满怀期待地赶过去,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次,一个村的书记给我打电话说他们那边有一些史料,抱着特别大的期望去了,翻阅了他们那整整一大本族谱,眼睛都看花了,但最后连一个关于姑蔑国的文字都没有找到。当时心里落差挺大的。”回忆起调研的过程,林胜华感慨道。

经过半年多的收集整理,素材问题解决了,但随之而来的资金问题,又让林胜华陷入了困境。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一个关于申报文化工程扶持项目的通知让林胜华重燃起了希望。“当时出书的唯一希望就在这了,只要申报成功了,就有资金来源了,前期做了这么久的努力,就想着全力一试吧。”那段时间,除了上班,其余时间林胜华都投在了课题研究上,经过多次修改与完善,最终课题成功立项。

“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更多人了解地方文化,喜欢地方文化,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林胜华说。


                                                                                                                             




                           林胜华文章获《金华晚报》专版刊登                              

                                                  

15年,扎根部队练本领

  

其实,这次并不是林胜华的第一次出书经历,早在2010年,他便出版了第一本书——《饮食文化》。而这本书与他的军旅生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85年,林胜华高中毕业,当时正值区里人武部来村里征兵,抱着凑凑热闹的想法,他跟着哥哥、村里的小伙伴一起报了名。“当时我个头比较小,年龄也偏小,想着不会录上的,结果就我一个入围了。”入围的喜讯让林胜华欣喜的同时,也隐隐感到了担忧。“去当兵了,如何照顾父母?”“自己从未离开老家,是否能适应外头的生活?”……就在他打算放弃时,区里人武部领导来到了他家,经过一番长时间的交谈,林胜华最终选择了参军。“我们一家兄弟三人,父母亲压力也挺大的,想着当兵可以给家里减轻负担,就去闯闯吧。”林胜华说。

进入部队后,由于表现良好,林胜华很快被提拔为司务长,负责整个连队的伙食管理、物资采购等。“那时原先的司务长转业了,底下都是新兵,我自己也不懂做菜烧饭这些事情,只能赶鸭子上架,边学边做。”为了提高连队伙食,林胜华拉着一个战友天天去饭馆学习厨艺,“为了连队保障不落下,每天我们只能趁空闲时间去练。”因此,这一幕成了常态:当别人训练时,他们在负责保障;当别人休息时,他们在提升技艺;当别人娱乐时,他们在努力学习……每一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在林胜华的不懈努力下,连队的伙食得到了显著改善,“当时我们连队是全团里边伙食最好的一个连队,官兵满意度特别高。”说起当年的经历,林胜华满是骄傲。

                                                                           


林胜华与战友合影

                                

2次三等功勋章、发表文章20多篇、多次评选为优秀通讯员……多年的努力拼搏为林胜华开启了一扇“新大门”。1992年,他从众多优秀司务长中被选中,调入江苏省徐州后勤八大员训练基地轮训队担任教学副队长,负责炊事员培训等工作。“上课和平时分享经验不同,我也没受过专业培训,对于怎么上课一窍不通,要培训什么,上什么课,心里都没有底。”为此,林胜华特意去找了一起教学的战友,大家一合计,最后决定去当地的院校取取经。“我们就当学生先去听课,然后把他们的教案拿过来自己研读,再修改成自己的教案。”

写教案、备课、上课……在这个教学岗位上,林胜华一干就是7年,从一开始的磕磕碰碰到最后的得心应手,从一开始的茫然不知到最后的成竹在胸。他说,这段经历是他一辈子最难忘的时光。

  

余生,坚守初心做文化

  

告别了15年的军旅生涯,1999年,林胜华转业到金华卫校(我校前身之一)。在干了几年自己的老本行——后勤工作后,为了提高自身能力,他考取了教师资格证,走上了教师岗位。我当时开设了一门选修课,叫《饮食文化》,原本以为学生不会感兴趣,没想到听课名额一下子就被抢光了。看着饮食文化这么受学生喜爱,一个出书的想法突然在林胜华的脑中闪过。他找来在部队培训时的教案,将其与现有的教案结合,几经修改与删减,最终他的第一本书《饮食文化》成功出版。

《饮食文化》一经推出,便受到了读者们的喜欢与好评。读者的肯定带给了林胜华莫大的激励,之后,他又陆陆续续出版了《环溪流韵》、《瀫滨古邑·罗埠》等7部有关于地方文化的著作。从此,他与地方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林胜华与专家合影

               

从一名普通士兵到一名高校教师,再到一名地方文化的传承与践行者,一路走来,林胜华用成绩与荣誉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金华市汤溪新乡贤联合会理事,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金华市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主持研究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17项,曾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公开出版主编教材2部,科研成果获奖9项并被当地政府采纳而列入开发建设……

长路漫漫,未来可期,林胜华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当问及接下来的打算时,他告诉笔者,作为高校教师,科学研究是一贯的坚守,他想继续深入研究本地的特色文化;还想申报一些关于校园文化方面的课题。“如何将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怎么将文化与学生教育更接地气地结合起来,这些都是我接下来考虑的内容。”林胜华说。

  

  

  








(责任编辑:)
[关闭页面] [打印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