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职新闻

金华日报:从油画到摄影,我有一种“着陆”的感觉

来源:金华日报作者:杨军武时间:2019-01-11浏览:1762设置

每到周末,杨军武总要抽出时间,背上一大一小两只相机,穿梭在大街小巷中,捕捉最接地气的瞬间。热爱摄影的他,学的是油画,一次机缘巧合,让他爱上摄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油画,是一种加法;摄影,是一种减法,要干净利落地剔除与主题无关的东西,只留下最简洁的视觉构成。他说,不管是油画还是摄影,艺术都是相通的。

讲述:杨军武整理:季俊磊

从油画到摄影,我有一种着陆的感觉

2001年,我从浙师大油画专业毕业后,去了金华师范学校(现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任教,科目就是油画。

2002年,由于工作较为出色,我被学校派往中国美院进修。因为这个机会,我接触到摄影,马上被这种直接、细腻的表达方式深深吸引。进修期间,我聆听了很多摄影大咖的讲座,收获很多。

                        

                           

《岁月》

                                            

                                  

上海摄影师杨泳梁以水墨、摄影和录像艺术相结合的影像创作方式,重构了非常独特并具有现代感的传统水墨山水图像,让我震撼;摄影家马良的作品充满荒诞和讽刺,同时也折射出了对现实的一种关注与无力感;美国摄影大师尤尔斯曼的超现实主义、爱德华·韦斯顿对静物抽象的提炼和符号化处理,以及奥古斯特·桑德对普通人的凝视……这些摄影大家及摄影作品,让我认识到摄影的魅力所在。

在学习中,我渐渐明白了摄影的表现力与油画的方式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着陆的感觉。只要快门落下,便已是一种肯定,不像油画需要反复涂抹、否定。当然,我至今仍不否定油画的魅力,它给了我艺术上深厚的积淀,那种对于画面肌理的刻画,对色调对比的追求,都能与摄影表现力相融合。

对于专业摄影师来说,我最多算是个半路出家的业余爱好者,但从油画到摄影,从纯粹的艺术绘画到真实世界的影像表达,已经慢慢成为我追寻的美学之路。

捕捉社会脉动,我更喜欢人文景观

与大多数人喜欢拍摄波澜壮阔不同,市井生活是我最感兴趣的内容。我每天都会背着小相机去菜市场里闲逛,在那里可以捕捉很多有趣的画面:菜农推销、讨价还价……我觉得,这些都反映出了最真实本质的生活。

现在的我,是金职院艺术学院的一名摄影老师,带着学生外出摄影创作,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2017年年初,我带着学生去兰溪游埠老街,捕捉到了一个特殊场景。

一位古稀老人在简陋的茶馆里边喝茶边聊天,戴着一顶鸭舌帽,围着粗布围巾,历经沧桑的脸上布满岁月的痕迹,嘴唇微微抿着,眉峰紧紧皱着,似乎在思索着什么……他眼神中散发的高光打动了我。

我立刻换上85mm定焦镜头,各个角度拍摄了50多张。回家后,我仔细比较了这些照片,最终选出一张照片,将其取名为《岁月》。那时,正赶上美国摄影学会(PSA)和国际摄联(FIAP)举办“2017年塞尔维亚发现美国际摄影大赛,我就把这张照片投了过去,没想到获得铜奖。

在我的很多摄影作品中,都会有意识地以视觉符号去理解我的拍摄对象,就像《岁月》中的老者。

摄影最难的是突破,但有意义就够了

令人喜的片子不如令人思。这是我脑海中经常闪现的一句话。摄影语言是反映社会的变化,敏感地捕捉它的脉动,拍下来了,凝固的瞬间就有了意义。

从传统的胶片相机到数码再到手机,似乎摄影的门槛在不断下降,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这个大众艺术运动中,每天产生的照片也是数以亿计,但其中能够真正成为摄影作品的却是凤毛麟角。最难的,是突破。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

平常我喜欢拍人像,但不是时下流行的把人的眼睛拍大了,下巴拍尖了那种。比如在菜市场里,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心理活动,呈现出来的照片是有生命力的:有人翻白眼,有人噘着嘴,有人摆摆手,有人笑脸相迎使劲招呼……摄影带给我的是精神世界的饱满,这是我在忙碌生活中,释放内心想法的一个合适窗口。

在我的摄影工作室里,一帮爱摄影的小屁孩有空就待在里面,老杨是他们对我的称呼。

每周一次的户外创作,是我带着他们雷打不动的课程。有时候去颇具人文特色的老街,有时候去农村,有时候去我所偏爱的菜市场……一去就是一天。我会告诉他们,以一颗自然心,去拍摄有温度、有深度、有故事的作品,这就是摄影最大的魅力。 

                 

                   

新闻链接:# 


(责任编辑:)
[关闭页面] [打印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