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职新闻

程朱昌:手执粉笔与雕刀 传承文化塑情怀

来源:师范学院作者:胡 柳时间:2018-12-12浏览:2423设置

北京奥运火炬、国礼《玄奘法师》铜像、世博会“天人合一”大型浮雕……这些我国雕塑行业的扛鼎之作都出自永康的一家民营企业——浙江神雕雕塑工艺集团有限公司。“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一位出色的企业家”,神雕集团也不例外。神雕集团的背后便是我校47届知名校友程朱昌老先生。无论角色是教师还是企业家,无论手执粉笔还是雕刀,他都始终以文化传承为终身己任。


                                               

                                                       



程朱昌个人照

                                                                                  

直面惨淡,笑对人生


上世纪30年代,程朱昌出生于永康的一个贫苦农家。家庭的清贫使年幼的他早早开始奋发图强。小学毕业之时,他拔得头筹,以公费生的身份进入金师学习。在金师期间,恰逢抗战与内战之时,求学的条件非常艰苦,吃不好睡不好,然而他仍以出色的表现完成了学业。实习时,他深受学生喜爱,这使他更坚定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传播文化知识的理想。

1947年,从金师毕业后,程朱昌如愿成了一名教师,虽然当时工资只是八十斤稻谷,但是他对教学工作一直兢兢业业,积极肯干,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优秀人民教师,后提拔为区校校长。1957年,受到了社会上“极左思潮”的影响,程朱昌被打压为“边缘分子”,政治风潮使他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不仅让他从领导的岗位上下来,甚至被逼出教师行列回家务农。二十年来,程朱昌一直心系教育,但直到1978年,他才如愿回校教书,并兢兢业业地在教师岗位干到退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983年退休后,在无锡太湖景区游玩时,看到深受欢迎的塑像之类的旅游纪念品,铜匠家庭出生的程朱昌萌发了创业的想法。从此,他用这只拿过粉笔的手,握起了雕刀,成为神雕集团创始人。

在创业初期,公司是生产低档的石膏像的,但是通过不断摸索,他研制出了仿玉、仿木雕、仿铜雕产品,其中聚酯铸铜的研发大大节省了铜材料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自1993年以来,神雕公司的产品先后4次获得国家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获得国家专利38项。26年时间,程朱昌将区区几千元资金的家庭作坊发展成为拥有四家控股企业、十八家合作企业,以专业生产铜雕而闻名海内外的研制集团,业务范围遍及全国各大城市,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10多个国家。

如今的神雕已经获得国家级、省市级100多项荣誉称号,如中国最强500家私营企业、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知名商号、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等;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祖传铜艺已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国神雕铜文化博物馆展厅

                                                                                            


创博物馆,扬铜文化


“企业就光赚几个钱,没有文化,意义就不大了。企业应该考虑社会价值!”因此,程朱昌创办了中国首家民间独资铜文化博物馆———中国神雕铜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集永康铜艺发展史、神雕铜艺发展史、铜文化交流于一体,也集中了从夏到民国的青铜器,展示了我国铜文化的悠久历史。为了让博物馆发挥更大的文化和社会功能,2010年,他又投入数百万元,对地处中国五金城的新馆进行了装修。目前,神雕铜文化博物馆已成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此外,他还主持了企业杂志《神雕》的刊印工作,这是一个展示国内外雕塑发展成果及供有志于文学写作和文化传播的热心人士交流碰撞的清新小圃。至今已发行50000余册,免费赠送给读者。


耄耋之年,修订古籍


跟同时代的许多知识分子一样,程朱昌一生酷爱中国文化。上世纪90年代,他开始研究、整理古书。程朱昌不遗余力地搜寻书籍,不管寻常陌巷、偏远乡村,还是图书馆、古书摊,他都想方设法把书籍买回来。程朱昌说,他至今已搜寻到数十册有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的古书,这些书他一直像宝贝一样好好保管,专门用来阅读、研究,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



                                                                      




程朱昌参与修订的《乡邦文献》

                                                                   


耄耋之年,本当安享生活,为何偏偏钟情古书?程朱昌认为,中国文化一脉相承,不容割舍,传统文化深藏于各种古代文献书籍之中,存在于过往的历史里,他有责任留住历史的记忆,将优秀民族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他说:“我是教育起家的,身上始终烙刻着文化的痕迹。做一个文化使者,是我回报社会、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这些年,寻书仅是程朱昌浩繁工程的第一步,他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古书的整理、编辑和校对中,仔细对照阅读,详加考证,字斟句酌,并自掏腰包负责出版发行。还原永康先贤的本来面目,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在他看来,这些事快慰无比,功莫大焉。至今,程朱昌和儿子程育全先后搜集、整理、出版地方志《五峰书院志增订本》和程氏遗书《程文德集》、《程正谊集》、《扆华堂集》、《程子樗言》、《程尚濂诗集》、《战国策集注》等乡邦文献,共计200多万字,投入上百万元。

心怀感恩,反哺母校


在师范学院师生的眼里,程朱昌不仅是紧握粉笔的退休老教师和手持雕刀的集团创始人,还是热心公益事业的善长仁翁。作为金师学子,近些年来,程朱昌多次回到母校捐款捐书,并以个人名义向学校捐赠20万元,设立了程朱昌助学,用于资助师范学院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据统计,自2011年基金设立以来,程朱昌已资助师范学院58名学生,共计17.3万元。

                                                                           


                                                          



程朱昌参观师范学院荣誉室

                                                                            

他始终觉得,金师是他的家,所有从中走出来的人都是自己的家人。他说:“作为一名曾在母校庇护下成长的学子,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感念当年学校的师长们。离校之后,也是时刻关注学校的发展,为学校的每一个进步而欣喜不已。”

目前,除师范学院外,程朱昌还捐赠了永康市方岩中小学,约计200余万元。他也因此荣获永康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慈善教育家”称号、中国民营企业家社会贡献奖等荣誉。

程朱昌对母校的赤子情怀,对人生的积极进取,对社会的文化情怀正印证了“勤奋朴实,献身创造”的师范精神,也将影响一代代师范人。


(责任编辑:)
[关闭页面] [打印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