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职新闻

金华日报:与改革同行 树全国标杆——让同行惊艳的“金职院现象”解析

来源:金华日报作者:王 健时间:2018-12-14浏览:1722设置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创办于1994年的民办金华理工学院基础上筹建,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2003年转为公办。学校继承了金华师范学校、金华卫生学校、金华农业学校、义乌师范学校、金华贸易经济学校、浙江农业机械学校等6所国家和省部级重点中专的职业教育传统,具有100多年的办学历史。2005年学校在省内率先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评估;2007年跻身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2010年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成为国家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2017年成为浙江省高职重点建设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艰苦创业,大胆探索,锐意进取,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站在全国高职院校的第一方阵。

在全国职业技术院校的各类竞赛和获奖名单上,金职院总是名列前茅,几乎没有出过前十的名次。比如: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金职院参赛的29个项目全部获奖,获奖人数71人,一等奖有7项,获奖总数和参赛数连续3年在参赛的1340所高职院校中排列全国第一;前几天刚结束的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金职院学生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学生同台竞技,捧回了两座一等奖奖杯;近日刚公布的2018年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金职院机电学院和艺术学院师生共同研发的“圆周运动健身器”榜上有名,是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高职类院校的项目……

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学生竞赛,在全国上千所高职院校中,金职院都名列前茅,这所让同行惊艳的学校,以它独具魅力的“金职院现象”方式,安静地在金华成长着、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传递着,不断地被同行学习、借鉴,截至今年12月初,全国先后有196所高校来金职院考察、交流、取经。

从金华初创到全国顶尖,金职院的秘密在哪里?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我们需要仔细地追寻。金职院——这所全国高职院校魅力校园,已然成为全国高职院校中的翘楚,值得金华人为之骄傲。

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解析一下“金职院现象”吧。



 

“金职院现象之一”:

竞赛成绩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学生频频获奖学校赛教融合


 

学科竞技往往体现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学校师生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学习的大舞台。“我们学校的目标定位很明确,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我们把竞赛机制融入教学,一直在推动‘赛教融合’,把竞赛当成是培养学生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金职院教务处处长张雁平介绍,20132017年全国高职院校竞赛排行榜上,金职院无论数量还是等级都排第一,这既是竞赛成绩,也主要体现平时的教学成果。“竞赛内容每年都在变化,体现了专业领域里的核心技能,把竞赛内容与教学结合后,我们发现专业与教师共同成长了,竞赛成为一个载体。从选拔机制上讲,已经形成了校、省、国家三级选拔机制,看上去获奖的是少数学生,其实这个过程覆盖了所有学生,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有收益。”张雁平说,从2010年开始,学校在竞赛上可以说是“百万投入,万人参与”,竞赛成绩突出对学校来说变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丁炉钢是金职院师范学院三年级学生,他参加了2018年浙江省秘书技能大赛。比赛在10月底举行,他和同伴们8月就开始准备,每天都写策划,做PPT,模拟报告,从他们自认为是“小白”、以满分10分来看只能给自己打1分,经过整个过程的准备,比赛前他们觉得可以给自己打8分了。最后,同组的4人获得一等奖,大家那时候其实关注点已经不在获奖而在参赛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沈理孟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三年级学生,他参加的是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赛题很奇葩:解决老旧小区的自行车停放问题。沈理孟和5名队友以专科组浙江省第一名的资格进了国赛,与浙江大学、西安交大等学校的学生同台竞技。“我们明显动手能力更强一些,设计了以一个3+1的组合停放模式,让停车位置形成了一个长方体,缩小了占地面积,而且设计成竖直停放,利用一个折叠装置,可以把自行车停在墙面上。”这个设计不但获得一等奖,还被组委会推荐给“中国好设计”。

同一赛事的瞿海芳和他的团队,设计的是双层自行车立体停车车库,占地面积仅4平方米,高度3米,能停多少车?——22辆!这个项目成了全国赛上空间利用率最好的项目,获奖是自然的。有意思的是,三四家企业都来找瞿海芳和同伴们签约呢。

信息学院电器自动化专业的刘长健是个获奖专业户,他从大一开始经常参加竞赛,省级赛三次,全国赛三次,今年暑假去哈尔滨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器自动化大赛,与天津大学等理工科强校学生同台竞技,做的是微电网项目,他们用单片机实现自动控制,顺利获得一等奖。刘长健说,在比赛中他意识到自己理论方面还有所欠缺,看到了自己与名校大学生的差距,所以尽管有杭州的单位以1.2万元的月薪来聘请他去工作,他还是婉拒了:“我想继续读书,专升本,本升研。”而在金职院,他已是师傅级别,带着创新班的学弟学妹,做项目,参加各种比赛。

                             

                 

                   

                                      

“园周运动健身器”引人注目

                                                 

                  

“金职院现象之二”:

老师都在拼命学

教学创新突破终身学习争名师



 

教学创新是金职院抓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口。2011年到2014年的“百门示范课堂”、2015年到2017年的“六个一批”,以及整个酝酿的“五个一百”“百堂慕课”等,都是金职院在为老师搭建的平台。这些平台对老师来说既是机会,也是学习和提升的压力与动力。

“让教师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张雁平处长说,学校认为,要想学生成长为行业内的拔尖人才,老师必须不断成长。2016年,全国高职院校评出了22门优秀慕课,其中一门出自金职院老师。

公共基础学院的王理凡院长,是与金职院共同成长的青年教师代表之一。他1998年从杭州大学数学系毕业,分配到刚成立两个月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当老师。2000年,王理凡和同事们成为“大黄山上的第一代居民”,学校连围墙都没有。学校给年轻的王理凡委以重任:参与管理学生的工作,同时教数学。王理凡除了教学,还先后担任了师范学院团委书记、机电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公共基础学院院长等职。“大家心特别齐,都想把工作做得更好,老师都在拼命学。”他感慨地说。

据了解,金职院的师资整体水平在全国领先,有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9名、省教学名师4人、省高校优秀教师9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9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聘请兼职教师1200余人。

教学改革方面,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专业有3个,省“十三五”优势专业6个、特色专业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专业2个,联合办学本科专业教学点1个;主持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国家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规划教材70门、省重点教材50余门;央财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家;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专业2个。

现在,金职院招生专业有65个,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人。建成国家示范专业3个,省“十三五”优势专业6个、特色专业6个,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的专业16个,在国内高职院校中率先开设应用阿拉伯语、电动工具、环境监测与节能减排等专业。

在金职院老师的观念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很重要。为了让学生了解产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机电学院开设了一门“机械工程项目综合训练”的课程,该课程入选浙江省“十三五”新形态教材,它的载体就是制作产品,从绘图、选材、算工差、表面处理、运输管理等各个环节,把生产的整个过程都串起来,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班组长的工作。

                           

                                

“金职院现象之三”:

老师学生都有发明

产教融合出精品

校企合作育良才


 

金职院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探索育人模式的创新和实践,学校开创了“五位一体”育人模式,提出“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积极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建设校企利益共同体。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学校更是加快创新发展的步伐,学校紧密对接浙江八大万亿和金华五大千亿产业,建立区域服务型的专业体系。“学校开启了基地共享型、集团联盟型、资本混合型、校地合作型、科研引领型等多元化的产教融合高端平台建设,以高端平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金职院校企处处长葛健芽说。

黄鹏程博士是机电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主任,他说,学院针对地方优势产业电工工具产业开设了电工工具方向,与皇冠公司合作,老师和工程师互动,产教融合十分深入。每年新生到来,都是先学专业理论,接着到学院与公司共同成立的皇冠学院参观,有一部分课程就在那里的“空中教室”完成。

学院还成立了“智能化精密制造实训中心”,国家发改委投资5000万元,加上学校投入、企业投入等,一共有2.4亿元。与西子航空合作,开设了“精密制造”专业;与ABB机器人公司合作,开设了“智能制造”专业。由于学生水平比较高,动手能力强,今年暑假,著名的德国博世电动公司也来金职院要求派8名学生去实习,结果大部分学生都早有去处,只能去4人。

金职院名声在外,有两个数据非常耀眼,一是学生竞赛成绩在全国高职院校中连续三年第一;二是老师的教学成果在省内50多所同类学校中连续五年第一。去年,上海铁路局招去了45名毕业生工作,今年,上海铁路局、高铁轻轨等单位,特地早早来挂钩招人,需求在60人以上。

杨杭旭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任,他告诉记者,该专业与众泰汽车源远流长,9届毕业生中录用了400多人,不完全统计,已经有30%以上升为企业中层。有一个学生叫汪俊,2015年毕业,在校时拿过全国职业技能比赛一等奖,毕业时已当过班组长,入职不到三年就升为中层管理人员,年薪32万元。

据了解,学校类似“众泰汽车学院”“皇冠学院”这样的校企利益共同体有11个。

因为就业前景好,学院不得不给前来招聘的公司设置最低收入门槛,拦下了收入不够高的单位。而同时,学生入学的门槛却越来越高,金职院40%以上专业的入学平均分达到本科线,机电学院大部分专业的入学分数在二本线以上,而且每年都在提高。

徐振宇博士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任,他同时也在金华和发工具有限公司挂职,是兼职总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共同开发新产品。据徐博士介绍,学院里双重身份的老师很多,很多老师拥有发明专利。杨绍荣老师被称为“发明达人”,他在审的专利有30多项,已被授权的有50多项,他的“圆周运动健身器”项目还上了央视的“我爱发明”栏目。据不完全统计,机电学院现有的新型实用专利已有300多项,发明专利50多项。

                              

                                   

                                        

                                           

空乘专业实践课 胡肖飞 摄

                                            


“金职院现象之四”:

老总年龄最小

创业创新活力无限


 

吴姜宏今年21岁,去年刚从金职院信息学院毕业,他现在已经是一家拥有40多名员工的科技公司的老总,公司设在杭州,名字叫“一七久”,他对记者说,“一”意味着领先,“七”代表自己七上八下的心情,也是蒸蒸日上的意思,“久”与九同音,代表天长地久。他的公司孵化于金职院的创业园,开始的时候做的是手机维修,大一下半年开始做互联网。2016年,临近毕业的吴姜宏发现学校里的公用洗衣机都需要投币,但有时学生口袋里没有硬币。他就想:现在支付普遍刷码,洗衣机是否也可以?他就去找老师谈设想,老师支持他。他就组织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干,两年过去,业务做到了浙江省同行业的前三名。目前,他的业务已经从洗衣机领域推广到其他各领域,按摩椅、运动器械等都有,还与TCL、格兰氏等公司有了合作,业务主要以研发技术为主,成功获得两次融资共300多万元,投入研发资金有400多万元,目前已经实现盈利。

吴姜宏是公司的老总,年龄却是最小的,他招了自己的学长,也有一些是杭州的高校毕业生。这个兰溪小伙子是个实诚人,他说,自己一路走来都是靠着学校和老师的支持,创业过程中老师还帮助找到了一些已经有创业经验的学长来指点,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目前,他正在公司内部搞股份制工资改革,希望这对企业发展、对员工个人发展都有利。

女生李志燕是丝路蜜语公司的CEO,这个创业项目就设在学校的创业园里。19岁的李志燕来自新疆伊犁,她看到家乡大批枣树被砍、农产品滞销,很痛心,就和同学一起参加了浙江省职规类创新创业比赛,获得一等奖。比赛归来,他们的公司也成立了,帮助销售新疆土特产,开了体验店,也办了网上店铺,实行送货上门服务,目前公司生意红火。

                                 

                      

“金职院现象之五”:

吸引留学生 享誉国内外

无论什么时间到金职院,你都能看到很多外国人。因为这些外国人并非游客,而是金职院的主人。他们有的是学校外教,有的是自费前来学习的留学生。10多年来,金职院累计招收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多名留学生。目前共有在校留学生204人,分别来自卢旺达等35个国家,其中学历生101人,语言生103人,学历类留学生总数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

罗如意很喜欢自己的中国名字,22岁的他正在金职院学习汽车维修专业。这个汉语讲得很流利的小伙子,对金职院的角角落落非常熟悉,把金华周围的一些景点也玩了个遍。

他告诉我们,2014年高中毕业的时候,他是卢旺达的理科状元,在国内的大学读书。2016年,他听说了金职院这所学校,毅然放弃国内的大学自费来到金华读书。“金职院在卢旺达真的很有名。我刚到金华来的时候,留学生不太多,班里只有我一个老外,现在留学生已经很多了。”

特别让罗如意感动的是,他第一次到中国,在上海下飞机,正愁不知道怎么走呢,金职院的三位老师来接他了。“当时我就想着,以后我也要去接外国学生,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到现在,他已经连续四年去上海接金职院的新留学生了。

罗如意是国际生的代表,他在金职院的美好生活,让这个小伙子成了一个金华通,他习惯了金华的美食,习惯了金华的气候,习惯了金华人温和重人情味,更对金职院对学生认真负责有了更深的体会。他说,有个学长毕业工作后,又想读书了,母校还帮他联系了本科院校,实在是太贴心了。

他珍惜在金华的每一天,他对职业的规划是要做专业对口的工作,把在金职院学到的东西都用出来。而生活上呢,则是每天都要更好一点。

金职院,未来更美好!

                          

                                  

                                      

                                       

卢旺达首届政府委培训班学生毕业典礼

                                  

                                   

                                     

                           

新闻链接:#

 


(责任编辑:)
[关闭页面] [打印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