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职新闻

刘宣伟:乐当“健康守门人”,痴情公益暖人心

来源:医学院作者:卢惠萍时间:2018-09-20浏览:1534设置

“如果当一个医生,很累,收入也低,而且是在最偏远的乡村,你还会去吗?”对于这个问题,相信有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不会。但有这么一个人,他用在农村里当了21年全科医生的经历,给出了不同答案,他就是我校校友、武义县履坦镇卫生院副院长刘宣伟。



                                                      

                                  

刘宣伟参加志愿活动

                                                                

我来自农村,理解农民看病的辛苦,乐当“健康守门人”

  

1997年,刘宣伟从金华卫生学校四年制医士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武义县桃溪镇桃溪中心卫生院工作。这个距县城34 公里、有30多位职工的卫生院在当时也算是小有规模。当卷着铺盖去卫生院报到的时候,刘宣伟心想,终于有施展抱负的地方了,接下去安心工作,好好行医,直到退休。


                                                   

                                


                                                                      

刘宣伟帮老人测量血压

                                   


美好的愿望很快遇到了挑战。当时科室里有全科医生10余名。作为初出茅庐的新人,周边的百姓们几乎不认识他,认识了也不找他看病,因为百姓们认为新手在技术上肯定比不上老医生,出来看趟病不容易,找老医生自然是首选。于是在刚工作的头半年,刘宣伟连基本的工作任务都完成不了,靠医院发的每个月300元的基本工资度日。300元在当时相当于买一辆自行车的钱。

载着满腔抱负而来,乡野的诊室前却门可罗雀,没有病人怎么办?刘宣伟意识到了症结所在,技不如人?——多读书吧!人不信我?——主动服务。当时宿舍里除了电灯,没有其他电器,更没有娱乐活动,每天闲下来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学习的事自己还能掌控,对后面的服务,刘宣伟开始了大量的努力,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只要你需要,我随时在。”刘宣伟告诉病人,自己24小时都在医院里,有需要都可以找他。“有事随时打电话给我。”往往一个电话,刘宣伟就会无偿上门服务。在陶村的18年,记不清有多少病人因此与他有了交集。大年三十,刘宣伟正在家里过年,大路上村的病人给他打电话,说自己从武义人民医院配回来的药没人注射,他立马放下饭碗,前去代为注射。偏远山区的老人看病后没有公交车了,他免费送其回家。下雪的夜晚,残疾老人给他打电话,说自己身体不适,他拿上听诊器马上就去了,看完了病,他又回到医院开药,再送药上门,老人的钱不够,自己悄悄凑上……寒来暑往中,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都知道了卫生院里有个叫“刘宣伟”的好医生,不光技术好,人还特热情,从来都是笑眯眯的,看到他心情都好多了,病也好得快!除了全科门诊坐诊外,刘宣伟还负责东垄、玉堂源、后茶园、大路山4个村1500余人的责任医生工作,每月都要数次下村给村里的百姓进行常规检查、开展健康讲座、健康咨询等,并给村民发放健康报、宣传折页等,将医保政策及健康知识送达每一户人家。

桃溪18年的磨砺,刘宣伟已然成了全能的“全科医生”。 不仅能看各科疾病,还能兼做各种护理,如注射、换药、导尿、洗胃、吸氧……他说,在农村基层,总有万一需要、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时候,艺不压身,谁叫咱们是离百姓最近的身边人,我们要当好“健康守门人”!而他的名字,早己妇孺皆知。

  

从医生到院长,变化的是干事创业的格局,不变的是为民情怀

  

实践出真知,日久见人心!刘宣伟的医技水平和服务百姓的满意度,受到了县卫生局领导的肯定。201411月,组织上选调他到武义县茭道镇卫生院当副院长。没有太多的思想准备,刘院长走马上任了。

从一名普通医生华丽转身为领导,刘宣伟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他不断充电,从中央到地方的关于基层医疗卫生建设的各类指导性意见、文件、法律法规、领导讲话,他仔细学习了个透,努力让自己的角色从一个“会看病、看好病”的医生转变到“让更多的人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院长,不辜负上级领导的重托,更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一片期望。他和职工一起干事创业,同事们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他都亲自指导,始终把服务百姓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当副院长期间,医院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转变,业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刘宣伟为百岁老人祝寿

                                                         

20168月,组织上又选调刘宣伟前往武义县履坦镇卫生院担任副院长(主持工作)。一到履坦,他就下村入户了解村民的健康问题、倾听百姓需求,特别是舆论中反映出来的医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一个切入点。他带领全体职工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亲自带队到田间井头,做好家庭医生签约、随访与参合人员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在做好院务工作的同时,他还挤出时间参与门诊医疗工作,并兼任大路山村的责任医生。除了定期给村民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他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经常利用晚上村民都在家的时机,到辖区下泥村给村民测量血压、用药指导、解读体检报告单等,还经常给慢性病人代购药品并送上门,他的便民贴心服务深受群众好评。因为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时间不够他就经常加班,有时候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家。在他的以身作则、精心管理下,卫生院的医疗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履坦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率居全县之首,医疗收入增长率位列全县乡镇卫生院前茅。因为成绩突出,刘宣伟先后被评为“武义县优秀卫计信息员”、“安全先进工作者”、“继续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基层医生的工作很平凡,我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我们可以用真心服务去赢得病人的满意。医生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是既然选择了,就要无怨无悔坚持到底,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 刘宣伟如是说。

  

传递生命火炬,他和他的“热血”家庭

  


                                                   

                                                  


刘宣伟获志愿服务荣誉

                                                 

无偿献血多达86次,加入造血干细胞库,办理了器官与遗体捐献手续,这也是刘宣伟。

他从2001年开始参加无偿献血,只要身体条件许可,就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开始每半年一次献全血,后来得知白血病人急需血小板,他就每月专程跑去金华市中心血站捐献机采血小板,每次来回要换乘8辆公交车、耗时近5个小时。如果接到血站紧急求助电话,他都会放下手里工作,及时赶去应急献血。不仅如此,他还创建了“金华市互助献血QQ群”,遇到有紧急需要血液救命求助的,群内号召后群员就会立即给予救助。“作为医生,我深知血液的宝贵,虽然劳累,但是只要想到自己的血液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我也就不觉得辛苦了。” 刘宣伟说。

妻子徐嫣,也是一名基层医生,在刘宣伟的影响下加入了无偿献血者队伍,至今献血47次。刘宣伟说,除了家人,还有亲戚、朋友、同事在得知他献血并经他动员后,不少人也成了无偿献血队伍中的一员。刘宣伟的儿子今年14岁,多次跟父母到血站,耳濡目染,“目睹我们经常献血后,他说,长大了也要做一名光荣的无偿献血志愿者。我们计划在他18周岁生日的当天,用‘无偿献血’的方式给他一个‘成人礼’!”

捐献热血,分享生命。献血一次可能是冲动,夫妻俩献血133次绝对是感动。他们就这样默默地做着感人至深的事。作为金华中心血站的“熟面孔”,他们风雨无阻地献血十数年,只为一颗爱心,一种责任。刘宣伟多次获得“浙江省无偿献血先进个人”等荣誉,并获得“之江杯”奖,连续3次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刘宣伟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爱是一种力量,一种信仰

  

关爱老兵、给困难学生送温暖、环保公益行、救护培训……别人是8小时工作,16小时休息,刘宣伟是16小时“工作+公益”,8小时休息。既做医生,又当院长,还坚持无偿献血,做各种社会公益,这是常人难以办到的事。是有着什么样的信念,才能做到10几年如一日呢?加了刘宣伟的微信马上就明白了答案。

一块磐石上,一个大写的红色的“爱”字,这就是他的微信头像。刘宣伟说,唯有“爱”,才会让自己生活得更有意义。当年家境贫困的他第一次走出偏远的小山村到全国重点中专——金华卫生学校接受医学教育,是学校的生活补助、助学金支持他读完了4年中专;是母校与恩师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至今暖在心头;是学校的培养和教育让他明白了“敬畏生命、救伤扶伤、甘于奉献”医生精神的真谛。于是,他带着这份“爱”拼命学习,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这段“爱”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刘宣伟也曾遇过挫折,受过磨难,但不曾有过放弃,因为他相信,旅程的最后一定会是甜蜜的!他说:我的愿望很简单,就想一如既往地做个有爱心的人,朝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引的方向,加强基层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让群众“看上病、好看病、看好病”,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尽己所能,奉献社会。




(责任编辑:)
[关闭页面] [打印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