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职新闻

陈斌强:孝当感动天 师可为人表

来源:师范学院作者:李 琳 陈佩佩 夏宇东时间:2018-06-29浏览:2629设置

绑带,深蓝色,世间最常见的颜色,却是情感渲染下最为动人的色彩;

绑带,帆布料,民间最普通的材质,却维系着母子间难以割舍的情怀;

绑带,细而窄,占据最有限的宽度,却传递着孝亲、师表无限延展的社会温度!

春日五月,师范学院百名学子访校友团队走进了磐安县实验初中的校门,聆听了“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学校前身之一—义乌师范学校93届毕业生陈斌强的动人故事。



                                 



陈斌强在“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现场

                                   

少时为爱早担当,“神童”初长成

                   

1983年,无情的车祸带走了家中的顶梁柱——父亲。当时的陈斌强9岁,姐姐13岁,妹妹7岁。从此,家中的重担只能由母亲一人挑起。三个孩子的衣服鞋袜,都是妈妈一针一线密密缝制的;一家四口吃的粮食蔬菜,都是妈妈辛辛苦苦栽种的;孩子们读书要交的学杂费,也是妈妈流血流汗挣来的……

“报师范专业,是希望早日为家分担。”陈斌强带着微笑说起了当年立志报考师范的初衷。那时的义乌师范学校还是一个中专学校,能考上师范就意味着三年之后能得到包分配的机会当上老师,户口也能“农转非”。这对一个贫困的农村学子来说,已经是最好的出路了。所以,为了这个目标,小学、初中时期,母亲就成了陈斌强最为严格的老师。母亲文化程度虽不高,却教子有方。在陈斌强上小学的时候,每天天刚蒙蒙亮,母亲都会催促他爬起来读书。为了督促他,母亲还想出了一个办法,每读五遍课文,就用粉笔在地上写一个“正”字,当“正”字的个数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课文也就自然而然地烂熟于心了。所以,每当老师布置背诵课文的任务时,小陈斌强往往用不了几分钟就可以快速而完美地完成,因此大家都称他为“神童”。“对于母亲的严格,我到初中时期才意识到,那就是爱。”多年的刻苦学习和母亲的严格督促,终使陈斌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生,而他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无不为成功报考义乌师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斌强为学生上课

                                    

师范生涯勤磨砺,练就“万金油”

                        

考入义乌师范那年,陈斌强才15岁,是班里年纪最小的。“那时的师范生课程类型非常丰富,除了与教师教学相关的课程外,还有手风琴、盆栽种植技术等,上课之余还要勤练普通话、三笔字等教师基本技能。虽然课业十分繁重,但是大家的学习劲头都很足,学习氛围十分浓厚。”陈斌强回忆起在义乌师范的学习生涯感慨道。“事实也证明当初的‘勤磨砺’使得我们更快地适应了山村全科老师的教学任务。”

1993年,中师毕业的陈斌强被分配到了磐安一个偏僻的山村小学教书。学校很简陋,而且一个年级只有一个老师,承担该年级的所有课程,这对一个刚刚师范毕业、年仅18岁的新老师来说绝非易事。这时,在义乌师范求学时期练就的“功夫”发挥作用了。“当时的师范生俗称‘万金油’,意思就是说什么都拿得出来,什么课都能上。我们当时就什么都学一点,什么都懂一点,所以度过了一段适应期后,我就能做到上什么课就是什么老师了。” 为此,他还得了一个雅号——“万能螺丝”。

在山区从教20年,陈斌强勤奋认真,尽心尽责,他所教的两个班多次蝉联地区教学联考语文第一名。问起其中的“秘诀”,陈斌强说,“老师的人格魅力很重要,‘要让学生怕你,喜欢你,既怕又爱’,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每个老师都应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艺术”。他还强调每个学生都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在他所带的班里,他就将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划分不同的组别,设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有效教学。

                            

三十公里尘与土,铺设“孝德路”

                     

2007年,陈斌强的人生篇章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他工作逐步稳定,家庭也很美满。妻子在幼儿园上班,善良贤惠;两岁的儿子牙牙学语,活泼可爱,一家人其乐融融。




                                 


陈斌强带母亲一起上班

                         

可是这样简单的幸福在得知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后戛然而止。母亲的病情迅速恶化,从健忘到失忆到认不出眼前的亲儿子、大小便失禁,母亲丧失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顿时泪流满面,亲自照顾母亲的决定也暗暗在心里生根发芽。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用一根和儿时妈妈背他用的绑带一样的深蓝色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五年来,1800多个日夜,酷暑严寒,风雨无阻。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陈斌强为母亲洗头

                                 

看着他把照顾母亲和教学任务兼顾得如此之好,起初不相信他能坚持的同事们都连连表示敬佩。但对于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陈斌强却说:“这很普通,我只是在做一个儿子该尽的本分而已。”就这样,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给“孝”作了最生动、最感人、最生活化的注解。


扬名万里荣与宠,一切且随心

                           

2012年,经媒体对其“绑母上班事迹的全面报道,陈斌强几乎一夜走红,无数荣誉接踵而来:浙江省学雷锋形象大使,“我的父亲母亲——黄手环行动”中国孝亲大使,入选“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

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陈斌强也坦言“名人光环”给自己带来的烦恼和压力,“成名、荣誉给我带来了很多‘额外的工作’,比如各种采访、各种报告等。但我想,荣誉、光环都会随着时间的洗礼慢慢淡化掉的,唯一不变的是,我的本职工作仍旧是教师,我很普通。相对于成名而言,陈斌强更感欣喜的是,在其事迹广为传播之后,学生、同事甚至社会人士在“尽孝”方面呈现的改变。他最开心的是在学生的作文、周记里读到他们表示要向老师学习,要爱父母、体谅父母,他也从家长处证实了学生们的实际变化。而这也正是陈斌强所追求的教育目标——人格师表。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言:玉的美,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一切艺术的美,以及人格的美,都趋向于玉的美:内部有光彩,却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极绚烂又极平淡。陈斌强朴实无华的话语间所蕴含的,也正是这种如玉般的美。




(责任编辑:)
[关闭页面] [打印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